国内一新能源车企在巴西遭卡脖子,当地法院裁定侵犯日企专利权?
来源: | 作者:law-唐邦知识产权 | 发布时间: 1天前 | 27 次浏览 | 分享到:
国内某新能源车企,在海外市场遇上了点“麻烦”

国内某新能源车企,在海外市场遇上了点“麻烦”。

据外媒消息,巴西里约热内卢第一商业法院近日作出裁决,认定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甲公司侵犯了日本专利运营公司IP Bridge的两项4G通信技术专利。

他们要求甲公司在收到传票后五天内立即停止在巴西销售的电动汽车中使用相关技术,否则将面临每天2万雷亚尔(约合人民币2.58万元)的罚款。

此外,根据裁决,甲公司需在十天内提交销售数据和执行方案,公开受影响车辆的具体数量,并说明技术停用后的整改措施。

对于这一裁决结果,甲公司回应称,截至目前未收到巴西法院的正式通知。暂时无法对这一诉讼做出进一步评论。

公开资料显示,IP Bridge是日本一家专门从事通信技术专利授权的企业,号称全球85%的车企已购买其专利许可。甲公司因未其达成协议,故被推上了被告席。

今年3月,IP Bridge先后在欧洲统一专利法院、德国慕尼黑的法院和巴西里约热内卢对甲公司提起专利诉讼,指控甲公司销售的汽车所采用的4G通信模块侵犯了IP Bridge的两项专利。

起初,IP Bridge只要求甲公司赔偿,但今年4月,IP Bridge开始寻求禁令救济,通过在专利诉讼中增加了永久禁令的条件来给甲公司进行施压。

对于甲公司而言,其刚在巴西市场站稳脚跟就遭遇侵权诉讼,且涉诉专利又涉及实时导航、车载娱乐系统、远程控制、OTA功能以及紧急呼叫服务等智能功能。在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甲公司有点“小郁闷”。

但我们认为,此次遭遇专利诉讼是甲公司勇闯海外市场所要面临,也是必须要面临的“小风浪”。而且,仅凭一个小小的IP Bridge也难以撼动甲公司在巴西市场、在新能源领域的行业地位。

再者,甲公司也不是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巴西法院作出的裁决也并非最终判决,甲公司尚有应对的空间。

首先,甲公司可通过法律途径申请当地政府暂缓执行禁令,或提起专利无效诉讼让IP Bridge涉诉专利权失效。

其次,甲公司可以考虑和解谈判,与IP Bridge就专利许可费用进行协商,争取降低侵权成本,避免技术停用。

最后,若协商未果,甲公司可考虑更换4G模块供应商,或加速推进技术替代方案,以规避IP Bridge的专利限制。

甲公司如今之遭遇,只是中国无数“出海”企业在海外市场过程中面临专利风险的一个缩影。因此,我们建议“出海”企业在出海之前,企业经营者们应进行风险评估,尽早完善目标市场国家的知识产权布局。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只要核心技术在我们自己手中,自然不惧风浪侵扰。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