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黑科技”专利公开,磷酸铁锂电池续航难题要被破解?
来源: | 作者:law-唐邦知识产权 | 发布时间: 2天前 | 27 次浏览 | 分享到:
专利布局的背后,是企业对未来市场话语权的角逐!

专利布局的背后,是企业对未来市场话语权的角逐。

近日,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公布了一项名为“磷酸铁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的专利,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摘要信息表明,该专利创新性地采用金属掺杂元素的羟基磷酸铁和磷酸铁作为磷铁源,这一设计显著改善了磷酸铁锂材料的电子导电性和锂离子传输效率。

更为独特的是,小米专利通过不同粒度颗粒互配构建四元级配体系,在提升磷酸铁锂材料压实密度的同时,确保电池容量得到有效发挥。

这项技术突破,意味着磷酸铁锂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将得到提升,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环寿命也会改善。

凭借安全、寿命长、成本低等优势,磷酸铁锂电池已成为新能源汽车与储能领域的核心动力来源,市场占有率曾一度高达70%。随着小米等新玩家的加入,该领域的专利竞争正日趋激烈。

没有专利“护城河”对创新技术的保护,就好比一座城池没有防御工事,竞争对手随时可能长驱直入。在技术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构建系统化、多层次的专利保护体系,已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关键。

对科技企业而言,只有将专利战略布局提升到公司生存发展的高度,才能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对于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专利布局策略也应有所区别。

初创企业可采取重点保护的策略,围绕核心技术创新构建基础专利保护网;成长型企业则需要“扩大范围、深化挖掘”,在核心技术周围部署大量“外围”专利;而行业领军企业则应着眼于全球视野,通过对本国、跨国专利布局和行业标准必要专利的申请,掌握全球市场竞争的主导权。

值得注意的是,对专利“护城河”的维护同样重要。企业需要需结合企业战略、市场环境和技术发展,建立持续的专利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可能的侵权风险,并准备好相应的应对策略,确保专利资产的有效保护和商业价值最大化。

归根结底,专利“护城河”不仅是企业创新能力的沉淀,更是战略智慧的体现。它不仅是法律上的权利凭证,也是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安身立命的根本。只有将专利布局提升至企业战略的核心层面,才能在多变的市场中行稳致远,最终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掌握先机、赢得未来。

    新闻动态